老屋觀察|6/12(三)和合青田張芳庭館長訪談側記

重生後的老屋能有幾種面貌?

 

在協助眾多舊建築回歸現代生活之後,雄本老屋決定擴大視野,細看臺灣正蓬勃發展的老屋新生景況,並從中揀選出約 30 處具代表性的案例,邀請《映劃臺北》作者 黃令名老師再次提筆,與雄本編企部顧問、建走大叔吳宜晏老師和團隊成員走訪島嶼各地,將見聞與看法撰寫為自有專書。藉由屋主、修復和經營團隊的訪談紀錄,我們希望能給予老宅使用者靈感與信心,讓未來的城市地景蔓生出千百張獨特面孔。

 

作為專書出版計畫的開端,雄本團隊在夏蟬初鳴的時節前往臺北青田街區,採訪「和合青田」館長張芳庭,聆聽青田街八巷十號從落寞到復甦的百年故事。過去曾為住宅的日式建築,現已轉型為茶文化體驗空間,邀請世界各國的愛茶人聚集此地,在跨時代氛圍的茶室裡席地而坐,品嚐杯盞裡甘醇的茶香,與老宅自然而然的歷史風韻。

▲採訪當天,我們邀請和合青田館長張芳庭(前排左一)與雄本老屋團隊合照。

從最初為百福藏倉公司尋覓新址,到因緣際會進駐青田街八巷十號、與陳勤忠建築師討論空間規劃與設計細節,和合青田館長張芳庭在每個階段都親力親為,也因此對這座老屋產生了深厚的情感。

針對本案例,雄本團隊以老屋的空間詮釋與修繕精神為訪談主題,深入瞭解和合青田的修繕與活化歷程。芳庭館長提到,陳勤忠建築師以「修舊如舊,又更舊」為修復原則,盡量復原老屋容顏,並將汰換下來的磚瓦轉化為點綴空間的設計細節;而在天氣並不炎熱的季節,館方總是敞開窗戶,呼應日式建築與自然環境共存的精神。

▲和合青田的主要茶席空間-「太和座敷」中,裸露的編竹夾泥牆展示著過往擺放櫃子的痕跡。

在茶館內部的和式拉門上,設計團隊也下足了功夫,以濃茶暈染出舊物泛黃的質感,並隔著庭院裡的竹枝噴灑出清雅竹影。障子裡藏有各方寫給和合青田的祝福紙條,在和紙重新貼上門框的瞬刻,這些祝福本身也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和合青田團隊在修復工程完竣後,循著歷史資料找到了首任屋主的女兒黑木恭子,並親自前往日本,將拉門把手製成的紀念品贈予當時已 94 歲的恭子奶奶。除了懷舊之外,恭子奶奶也為老家以原貌被重新使用而感到欣慰——這樣的活動在日後成為一年一度的重要儀式,呈現出芳庭館長對於老屋記憶傳承的使命感。

 

有趣的是,有許多往昔曾居住於青田街八巷十號的人們,或許是碰巧經過、或許是從某處讀到了相關報導,都在茶館開幕後重新回到老屋,大方分享過去居住此地的點滴記憶。

 

「只要心念有溫度,就能吸引人。」正如芳庭館長所言,和合青田也將以充滿溫度感的空間,盛裝百年之後持續進行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