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有如十年磨一劍,無論是一磚一瓦的細心修復,抑或在地的用心共創,都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其核心動能,來自於經營者日以繼夜的投入,以及管理維護計畫的制定與落實。2024 年,長久關注文資保存議題的雄本老屋有幸將理念付諸實踐,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所邀,協助籌辦「第三屆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譽揚獎(以下稱為譽揚獎)」。透過本次獎項規劃,我們不僅對臺北地區眾多精彩的文化資產案例表達肯定,也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在保存、活化與推廣上卓有貢獻的行動者們,並從中學習到難能可貴的保存經驗與思路。
在文化資產完成修復、風光落成之後,看似規律瑣碎的日常,實則是延長建物生命週期的關鍵。如果說,雄本老屋連續兩屆協助文資局執行的「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管理維護評鑑」是對國內文資保存現況的宏觀審視,那麼本次譽揚獎則是以更細膩的城市尺度,觀察文化資產如何為街區地景、文化生活帶來積極的改變,並記錄下每一處耐人尋味的細節。從初步評選、實地現勘,到深入訪談與頒獎典禮,我們見證了無數文資守護者的熱忱與堅持,也希望能藉由本篇文章,勾勒出譽揚獎所蘊藏的深層意義與完整輪廓。
走入文資守護現場
本屆譽揚獎共分為「保存修復」、「管維推廣」及「特別貢獻」三類,分別針對辦理空間修復、規劃設計、工程監造有卓越表現者;於管理維護、經營推廣有特殊表現者;或於保存推廣極具貢獻者所頒發。在文化局初步篩選參與案例之後,我們邀請了 11 位文化資產領域專家,作為評鑑委員進行複審現勘及決選評鑑,最終選出得獎與入圍單位。
在實地現勘的過程中,修復團隊、管理單位或所有權人藉由現場簡報與導覽,讓評鑑委員得以深入了解文化資產的現況,並進行全面的評估與交流。隨後,委員們再根據現場觀察與專業判斷,給予寶貴的建議與評分。藉由現場的提問與討論,委員們與修復團隊或管理單位共同探討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實際上遇到的問題,並針對這些挑戰提出調整建議、未來發展願景,以及具體且具可行性的規劃。這一系列的互動與交流,為參與團隊提供了最直接的回饋與收穫。


圖一/李乾朗老師(左二)針對館舍的發展與營運方向提出建議。
圖二/臺北孔廟管理委員會帶領評鑑委員、北市府團隊與雄本老屋實地走訪館舍,講解日常管理維護細節與營運推廣特色。
以鏡頭記錄守護心法
在譽揚獎的執行過程中,雄本老屋團隊藉由平面照片與動態影像,將複審現勘、個案訪談至頒獎典禮的每個精彩瞬間記錄下來。其中,雄本老屋更透過訪談與拍攝,為本屆得獎單位製作個案實績影片,藉由這些影片帶出優良個案建物之美,亦希望能記錄並傳承這些文資保存者的珍貴心法。


圖一/臺灣文學基地為本屆譽揚獎管維推廣類得獎單位,園區以齊東街 53 巷 2、4、6、8、10 號及濟南路二段 25、27 號共 7 棟日式宿舍構成。臺灣文學基地不僅致力於傳承文化與文學,更在日常管理維護上秉持高度的專業與細緻操作。
圖二/本屆譽揚獎特別貢獻類得獎標的-李臨秋故居正進行訪談拍攝。圖中可見臺灣知名作詞人李臨秋的兒子李修鑑先生(右一),其為故居的保存與臺灣歌謠的推廣不遺餘力,讓如今的李臨秋故居不僅重現歷史,亦承載臺灣的價值與無私精神,是為文化資產譽揚獎特別貢獻類的典範。
於訪談得獎單位前,雄本老屋均先經過詳細規劃與多方討論,針對個案量身訂定訪綱與拍攝腳本,並邀請專業的攝影團隊前往各標的進行拍攝。在拍攝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文化資產管理單位用心與細心的經營,非但需要同時專注於影片的拍攝,也不忘顧及現場參觀遊客的安全與感受。這些最日常且真實的互動與反應,最終雖未呈現於影片成果之中,卻是令我們難忘的珍貴細節。

圖一/本屆管維推廣類得獎單位-北投公共浴場,現為北投溫泉博物館,館長鍾兆佳(左一)在專業及有效率的節奏中完成當日的拍攝。
由於拍攝當日館舍照常對外開放,在拍攝過程中,館長除了照顧拍攝團隊的需求,也不忘時刻注意館內其他遊客的安全。
此外,雄本團隊也藉由本次的拍攝與訪談,進一步了解這些得獎單位於文化資產保存過程中經歷的挑戰與困難。舉例來說,中國電影製片廠 A 攝影棚內大跨距的力霸鋼架,在修復團隊入場之際曾為燙手山芋,如何讓鋼架在保留原貌的情況下不會變形,並保持穩定,讓修復建築師、結構技師與營造團隊苦惱許久。
除了修復挑戰外,修復現場時常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在臺北第一高女(光復樓)的修復過程中,修復團隊原本設定將會議室的木質腰板重新上漆,後來營造團隊透過一小部分的剝漆測試,發現木板最底層的原色以及線腳皆被完整保存。經過建築師與營造團隊研究討論後,最終決定將木料全部剝漆,僅上一層保護漆,保留木料最原始的樣式與細節。


圖一/本屆保存修復類得獎單位-中國電影製片廠 A 攝影棚、錄音室,其修復團隊徐裕健建築師(左一)與長聖營造李正平經理(左二),在修復前期針對廠內大跨距的鋼棚架修復方式曾經過多番討論。徐裕健建築師回憶道:「基本上在古蹟修復裡,面臨現代高科技的補強工法,對古蹟修復團隊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圖二/鋼成營造為本屆保存修復類得獎單位-臺北第一高女的修復團隊,拍攝當日邀請張震宇董事長親自為我們解說修復過程的心路歷程。張董事長認為文化資產的精神是保存,作為營造廠的使命就是要保存它的文化價值,並在修復過程中漸漸把原貌找出來,他表示:「我多修一棟,就多留一棟。」
以多元行動打磨昔日光輝
經過複審現勘、決選會議、得獎單位影片拍攝與訪談,本屆譽揚獎頒獎典禮在 2024 年 11 月 11 日於臺北孔廟明倫堂舉行。典禮中安排開場表演、上臺授獎及影片播映等環節,希望能給予所有的得獎與入圍者實際肯定,也為將來有興趣參與文資保存的人們,樹立可供參考的典範。



圖一/第三屆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譽揚獎頒獎典禮大合照。
圖二/本屆譽揚獎由雄本老屋與拾意創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共同設計、製作精美派報,介紹獎項審查過程、獎座設計、得獎與入圍個案實績,以及評鑑委員評語。
圖三/頒獎典禮紀念小物「譽揚獎煎餅」以「獎牌」為概念出發設計。
除了頒獎典禮之外,我們也透過舉辦多場講座及展覽,持續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的多元性。展覽於頒獎典禮當日開幕,以介紹本屆譽揚獎得獎與入圍單位為主軸,設有互動裝置與各案例展品;因應展場臺北孔廟為觀光勝地,雄本老屋也貼心製作英語簡介予遊客翻閱。此外,針對本屆譽揚獎得獎單位及相關團隊,我們更舉辦了三場系列講座,主題包含老屋的再利用與經營、自身保存故居的心路歷程,以及古蹟修復營造廠的經驗分享,讓對文化資產保存修復、老屋活化與再利用等議題有興趣的民眾,透過這幾場活動得以初步認識此專業領域。
臺北市文化資產保存維護譽揚獎來到第三屆,雄本老屋很榮幸能作為這一次的執行團隊,與眾多前輩們一同參與複審現勘、影片拍攝訪談,以及頒獎典禮授獎等過程。如同開篇所述,文化資產的保存與維護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從修復再利用到後續的管理維護,每個環節都需要長期積累與各界的共同努力。期盼透過譽揚獎,能讓更多人看見文資保存行動者的身影,也讓舊建築在當代城市中的特殊意義得以延續。

雄本老屋團隊於本屆文資譽揚獎頒獎典禮場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