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哩路的風景|2024獎勵地方創生行動實踐計畫回顧

自 2023 年「中華開發資本獎勵地方創生行動實踐計畫」開辦以來,雄本老屋已連續兩屆受中華開發資本、林事務所的邀請承辦此計畫。我們很榮幸能與計畫主持人-林承毅老師共同推動地方創生理念,陪伴臺灣各個角落的地方團隊一步步實踐願景,從在地文脈衍生出創新永續的經營之道。

 

對雄本老屋而言,建築不只是磚瓦堆砌的無機結構,更是承載著城市文化的有機體,建構出每一處街區隨時代演變的空間特色。然而,城鄉發展的失衡與變遷,正使得許多地景悄然消逝,其中產業環境的變遷、認同感的減弱等複雜因素,都扮演著關鍵角色——因此,我們將老屋視為蘊藏地方量能的載體,認為其「新生」意義也應當與在地脈絡緊密結合,進而形成共好循環。

 

今年,我們同樣將「還沒完,一齊相挺。來陪伴,多走一哩。」的精神置於首位,藉由工作坊、讀書會、市集活動與訪視行程的規劃,融入團隊長久以來推動地域振興所積累的經驗,期盼能重新串起地方、人群與空間的連結,共同找回土地的豐沛生命力。

計畫團隊與林事務所林承毅執行長(後排右二)、雄本老屋蕭定雄共同創辦人(後排右三)於期中工作坊合影。

本年度計畫團隊關注的議題多元,涵蓋在地飲食文化推廣、蜂箱設計、傳統工藝轉型復興、漁業廢棄品再利用等提案,而在超過五個月的執行期程中,雄本團隊始終以「陪伴者」的角色從旁給予協助——比如邀請各領域專家擔任業師,透過現地訪視、培力課程與工作坊厚植實力,並在腦力激盪的過程中開闢嶄新思路。

 

儘管初期大多團隊採取獨立執行計畫的工作模式,這次在既有的工作坊與公益日之外,由林承毅老師特別安排的讀書會,意外促成了團隊間的實際交流與後續合作。此外,我們更邀請到上一屆參與團隊「阪豚國際」前來分享執行經驗,將計畫的永續精神與實務知識傳承給本屆夥伴。

圖一/本屆共識會議由雄本老屋跨領域規劃部-蔡郁萱主任規劃。

圖二/計畫團隊於工作坊中進行腦力激盪。

圖三/這次增設的讀書會,意外促進了計畫團隊間的交流與合作。

除了組織培力與地方串連之外,地方創生行動實踐計畫能夠賦予團隊的「社會影響力」也是一大重點。為此,凱基金控已連續兩年舉辦公益市集,由雄本老屋協助邀請團隊,讓眾人投入心力研發的產品能夠在此展示。今年以「地方創生」為主題的公益日市集,同樣在聖誕節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五展開,各方團隊對土地的熱忱化為創意商品與文化體驗,以具體行動傳遞臺灣各地的獨特與美好。

圖一/公益日市集為計畫團隊提供了一處與大眾交流、展示成果的平台。圖中,中華開發資本王春芳董事長室資深協理(左二)與雄本老屋共同創辦人蕭定雄(左一)正親自走訪市集。

圖二、三、四/兩天一夜的期中工作坊中,參與團隊進行了密切的交流與腦力激盪。

由衷感謝開發資本與林事務所的邀請,讓雄本老屋不僅能以自身專業關懷城鄉議題,也能夠實際參與其中,與地方團隊並肩同行。儘管期間也曾面臨諸多挑戰——如在行程安排上,要協調開發資本同仁、業師、計畫夥伴與雄本團隊的時間即為一大工程,溝通聯繫所耗費的心力往往超出想像——但正是在這些紮實的互動之中,我們得以近距離看見地方再生的不易,從而體會參與團隊那份難能可貴的動能。

 

其中,提出廢棄蜆殼循環再造計畫的「通利水產行」,令負責執行本案的雄本同仁、跨領域規劃部主任-蔡郁萱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對返鄉姊妹主理人在計畫期間依舊保有初心,僅僅基於永續環境的精神,將水產養殖所產生的廢棄物再製為擴香石、杯墊、環保貓砂等產品,而非將其視為追求商業利益的途徑,保有本業熱情的姿態令人敬佩。

 

回顧兩屆計畫執行經驗,雄本老屋始終專注於串連與輔助角色的身份,也在實際參與的過程中,開始思考未來更深入參與企劃的可能性。而所有付出與耕耘,最終能夠獲得開發資本長官的肯定,更是對雄本同仁最直接的鼓勵與支持,讓所有挑戰都因此變得格外有意義。

本屆中華開發資本獎勵地方創生行動實踐計畫參與團隊合影。

十組計畫團隊的投入,為島嶼各地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再生動能,讓大眾看見飛速變遷的城鄉、田園、河川、山林面孔之下,那些即將被淡忘的地名與記憶,能夠如何在當代社會找到立足之地。「中華開發資本獎勵地方創生行動實踐計畫」並非階段性任務,而是邁向文化與環境永續的長期旅途,期盼未來我們能見證更多根植於土地的創意種子發芽茁壯,成為庇蔭一方水土、撐起萬物共生的生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