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8 年起,由雄本老屋投入文史調研、修復工程與再利用規劃,現正傾力籌備開館的「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獲選為文化部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這份榮耀,不僅是對長源醫院文化特色與經營模式的肯定,更是對於團隊長久以來深耕老屋新生領域的鼓舞。
根據文化部報導,「110 個文化基地涵括文創聚落與工藝、藝文展演、獨立書店、地方文化館、社區營造、古蹟、影視等 7 大多元類別,同時遍布全國各地……除了繼續維持據點的蓬勃營運、發展歷史脈絡及文化內涵,更期盼接續能以基地為中心,進一步串連當地社區組織、藝文館舍、獨立書店、學校、古蹟聚落等,並規劃主題策展、導覽解說、實作等,進一步從點至線到面擴增基地能量及豐富體驗。」——轉載自文化部文化地圖網站「首屆百大文化基地名單出爐 文化百點織就風土百味」
作為一個專注於老屋活化的團隊,我們相信舊建築作為時代記憶、美學推移與工藝演進的見證,同時也蘊藏著城市永續發展所需的豐沛能量——而長源醫院可以說是團隊近年著力甚深、極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這座老屋在擁有日治時期現代化醫生館與臺灣寫實攝影家故居的身份之外,更是許家四代成長與生活的空間。從家族視角的微觀歷史,到空間中獨特的生活痕跡,乃至於豐富的影像紀錄,長源醫院宛如一座展示常民生活的家族博物館,承載著鹿港邁向現代化的在地記憶。
正因如此,我們採取階段式修復策略,透過「保溫計畫」為老屋蓄積文化溫度,包含舉辦攝影、建築、家族故事與修復紀錄等主題展覽,以及壁畫修護工作坊等活動。即使是在為期 3 年的全棟修復期間,長源醫院也透過彰化縣政府的青年創業基地公益換租計畫、文化部的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升級計畫的支持,以「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的身份持續開放參觀,使老屋在蛻變新生的過程中,依舊能維持與公眾的連結。



圖一/我們曾邀請眾多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蒞臨長源醫院,在此分享專業知識與見解。圖為蘇明修老師主講「『家』與『醫』-日治時期地區型診所保存活化的命運與機會」的講座影像紀錄。
圖二/長源醫院第一進空間在全棟修復期間,仍時常舉辦展覽、工作坊與講座等活動。(影像來源/銘映影像製作-張銘智攝影)
圖三/長源醫院廳裏空間,承載著許家人圍坐用餐的記憶。(影像來源/銘映影像製作-張銘智攝影)
這次有幸入選首屆「百大文化基地」,是對雄本老屋團隊與屋主許家長年攜手投入、悉心守護這座文化資產的莫大肯定。衷心感謝文化部、彰化縣文化局、彰化縣青年發展處、許正園榮譽館長與家族成員,以及所有長期支持長源醫院、提供指導的先進們,這份殊榮屬於每一位關心並投入其中的夥伴。
修復再生長路漫漫,開花結果的時刻卻也即將到來。2025 年 6 月,長源醫院將迎接掛牌開業百年紀念,並全面開放營運。場館屆時將以更加完整的面貌示人,以許家家族故事為主軸,串聯鹿港社群,並與在地團隊合作,深化在地連結,提升地方文化館的展示推廣功能。而在博物館營運的核心之外,長源醫院也將結合多元商業模式,並著力打造「老屋修復基地」,以此為起點,媒合相關計畫及在地資源,成為鹿港老屋再生的諮詢平台。



鹿港長源醫院。(影像來源/銘映影像製作-張銘智攝影)

「第一屆百大文化基地」共選出110處場域,推動臺灣各地文化永續經營。(影像來源/文化部文化地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