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現場的多點透視法|10/23(三)王俊秀老師講座側記

與單一視角的官方歷史紀錄相對,聚焦於地方的文史調研,能夠以民間眾多「個人」的角度拼湊歷史圖像,進而觀察到時常被宏觀敘述忽略的、細膩幽微的時代肌理。在探尋長源醫院歷史的過程中,雄本老屋團隊不僅深入挖掘許家故事,也勾勒出鄰近街廓長久以來的日常風貌,試圖為鹿港的百年變遷留下更多元的詮釋。

 

這次雄本老屋邀請到清華大學王俊秀榮譽教授前來長源醫院,以「解讀歷史現場-新竹清華園的史料挖掘之路」為題,從新竹清華園發展脈絡中的幾個重要片段切入,分享他耗時 30 年進行地方研究,將成果編撰為《新竹清華園的歷史現場》、《我書故我在:復刻高雄煉油廠圖書章的記憶》等著作的心路歷程,並講述當中的史料蒐集與研究方法。

講者王俊秀榮譽教授(左一)與夫人徐妙齡老師(左二)在長源醫院前合影。

演講開始之前,王俊秀老師慷慨借閱了大肚回春醫院一系列珍貴的醫學古籍收藏,在呼應長源醫院的歷史之外,也重現了日治時期臺灣醫療院所之間的密切關係。其中,1940 年版的《日本醫籍錄》記載著當時大部分臺籍、日籍醫師的生平,鹿港許讀醫師即收錄其中;而後王俊秀老師更與雄本團隊共同查找出許讀醫師在 1924 年 8 月決定返鄉開業的新聞報導,以此可大致推算出長源醫院的正式開業時間。

《日本醫籍錄》記載著當時日本、朝鮮、臺灣等區域的醫師資訊,從出生日期、開業地點、畢業學校、實習醫院,一直到家庭成員與休閒興趣,其內容可以說是鉅細彌遺。

因好奇心而起的史跡追尋

位於新竹市區的清華大學、交通大學為臺灣學術重鎮,然而,在成為如今花木扶疏的校園之前,這片土地曾是什麼模樣?王俊秀老師從他對清華園歷史產生興趣的契機談起,提到 1990 年新建的清大人社院落成之際,校方請來鍾馗驅邪鎮煞,探究其緣由,竟是因建物之下曾立有數千座無主孤墳。對此,時任清大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的王俊秀老師深感興趣,翻閱文獻古籍之後,才慢慢認識到地方發展歷程:舊名「赤土崎」的清華園,在清治時期因鄰近土牛紅線,許多原漢衝突下的亡者埋葬於此,自然而然形成義塚區域,是新竹市第一公墓的前身,稱為「雞蛋面義塚」。

 

以此為開端,王俊秀老師展開了長達 30 年的清華園歷史追尋,仔細比對每一處看似瑣碎無關的歷史碎片,終於串起清華大學的前世今生,也細細考究了三大歷史現場的故事:「雞蛋面義塚」見證了清治時期族群間的磨合與共存,「日本海軍六燃福利地帶」則反映出臺灣曾為東亞燃料核心產區的過往,而「新竹高爾夫球場」更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廣設遊園地的軌跡。

 

「每個人都具備成為歷史偵探的潛力,只要抱持著『理所不然』的好奇心,持續挖掘地方歷史,便能從看似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不凡的故事。」王俊秀老師舉戰後清華大學在臺復校、落腳新竹為例,指出這看似理所當然的事件,也暗藏著許多值得深究的歷史脈絡。當時在美國前總統杜威特・艾森豪主張的「原子能和平用途目標」下,核能技術隨美援來到臺灣;1956 年清華大學作為原子科學研究機構而籌組復校,考量到原子爐的危險性,最終選在乾燥少雨、周圍鮮有人居的赤土崎地區建設校園,交通大學隨後也在鄰近區域復校。

從細節處窺探歷史面貌

文史調研的過程中,有許多細節需要經過觀察與反覆推敲,才能挖掘出其中蘊藏的價值。在調查六燃的發展脈絡時,王俊秀老師從高雄煉油廠藏書扉頁的圖書章注意到名稱變化的細節,也從海軍施設部交接目錄中發現台車與鐵路、機場相互串連的線索。此外,六燃師從日本第二海軍燃料廠的背景,讓兩者在體制、空間設計等層面的史料或可相互印證。

 

在埋首細讀紙本史料之餘,現今邁向數位化的文獻資料庫,也是帶給文史研究更多便利性的實用工具。舉例而言,我們能夠從「中研院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找到可供對照的歷史地圖,「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則提供了日治時期任職於政府機關的人名資料,而「中研院台灣日記知識庫」更詳細彙整了約 600 萬字的日記全文及註解。

 

王俊秀老師提到,曾居住於赤土崎地區的社會運動家黃旺成所留下的日記,是研究地方常民生活的重要資訊。除了書寫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他也細細寫下了當時負責推動手押台車的車伕名單——這些在官方記載中顯少被提及的平民百姓,卻是推動社會運轉的重要力量,如此關聯性只有在小尺度的空間歷史研究中,才得以被完整呈現。

文史調研不僅僅是對於過去的回首,更是促成地方再生的重要養分。正如王俊秀老師所言,只要抱持著「理所不然」的好奇心,探索看似理所當然的事物與其背後的故事,我們將得以拼湊出更完整、更趨近於真實的時代圖景,並且在轉譯與再現之後,加深大眾對於腳下土地的認同感。未來雄本老屋也將抱持著歷史偵探的精神,透過長源醫院的窗口,持續探索家族、鹿港街區與臺灣醫療發展的歷史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