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記憶的老屋與舊物
「當物品在角落堆放久了、遭人淡忘,原有的價值也會逐漸消逝,最終成為佔據空間的廢棄物。」一件件分類傢俱、盤點往事時,長源醫院第四代屋主許正園醫師有感而發,吐露出對於舊物被丟棄的不捨,也慶幸這座老建築與其中的往事仍有人惦記。
在長源醫院修復工程開始之前,雄本老屋協助屋主事先將其中的文物包裝收藏,從時間長河裡打撈出久遠的記憶;而修繕過程中,原先腐朽的、埋藏的,甚至是早已拆除的結構,也藉由歷史影像的考據一一現出原貌。老屋與舊物於是拂去塵埃,回到了熙來攘往的街區,與斜對面的玉珍齋歷史建築共同編織出鹿港地標性的十字路口。
2020 年,長源醫院的文物典藏倉庫中,陳列著從老建築中運出的舊傢俱與用品。在記錄與整理的過程中,許正園醫師發現了許多父親留下的老照片與資料,也在進行文物勘查時傾倒童年,翻找出小學時期佩戴的第一支錶。跨越了半世紀,錶帶彈性依舊,斷了電的指針似乎靜止了歲月。隨著凝固的時光在手腕上回溫,許醫師的笑容也變得柔軟,與團隊同仁分享兒時戴上梅花錶的雀躍。
鐵皮下的新發現
與梅花錶的完好無損相對,守護這些舊物的長源醫院經過悠長歲月,逐漸產生嚴重的滲漏水、白蟻蛀蝕與壁面膨拱等問題。百般無奈之下,許家阿嬤施秀香女士只能請工班在屋頂覆蓋鋼板擋雨,暫時緩解建築維護上的困擾。
儘管阻隔了從天花板滲漏的雨水,鹿港地區的濕氣卻仍無孔不入,造成閩式街屋的木圓樑端部腐朽,吸引白蟻築巢生活。修復團隊從原先更換 30 條木樑的計畫,到實際揭開鐵皮、檢視結構狀況後,不得不將調整幅度提升為 70 條。修繕後的磚牆與木樑做足了防水措施,有效延長使用年限;而屋頂早已風化崩解的白灰天溝也融入現代工法,以不鏽鋼材質重建,提升排水機能。
除了重新審視建築損壞程度之外,修復團隊也在工程施作中收獲了不少驚喜。
直到一進屋脊上的鐵皮被拆除,包覆其中的裝飾物才重見天日。精緻的鏤空花磚與浮雕圖樣不僅蘊藏著前人對家族的祝福,更呈現了興建時期流行的裝飾元素。為維護這些珍貴的紋理,團隊使用 3D 掃描技術將建築細節數位化,以此為依據重建屋脊;原先脆弱的結構經過評估,也被拆下後成為展品,於竣工展中邀請民眾近距離欣賞細節。
以底片膠卷,重現建築風貌
鹿港夏季多雨、冬日颳風,因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不見天街」:街道兩側的商販搭建起連綿數里的「街路亭」,頂部鋪設磚坪,可供行人遊走、聚會使用。儘管不見天街早在 1934 年市區改正的過程中被拆除,當地居民在屋頂留下的老照片,卻也成為建物調查中重要的參考資料。
修復團隊循著許家阿嬤的口述資料,在長源醫院一進立面、二三進過水間與後坡屋頂找到了多處老舊破損的磚坪,比對老照片與歷史資料之後,推測其為街路亭延伸結構,於工程中重新鋪設地磚,也修復了過水間舊有的煙囪。
▲左圖:長源醫院閩式街屋二三進過水間曾經被鐵皮覆蓋;
右圖:修復工程後,屋頂重新鋪滿了瓦片與地磚,舊有的煙囪也恢復原貌。
透過歷史照片,不僅能窺見長源醫院過去的建築設計,也能從中回顧鹿港常民生活——老建築的再生更是如此。「當不同時期留下的建築空間不再因頹敗而被拆除,歷史也會自然而然地融入日常生活,成為城市地景的一部分。」正如雄本老屋總顧問謝佩娟為長源醫院下的註解,那些曾經消逝的回憶與建築結構,都是形塑地方文化的細節,在一次次再發現的過程中,與現代生活重新建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