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5 X-Basic PLANNING Ltd.

News

當街區日常走入老屋:10/18 ꜱᴀᴛ.《老屋熟成》高雄場新書發表會

2025 / 10 / 19

本場次以「有溫度的好屋好故事,老屋經典熟成案例地圖大公開」為題,由雄本團隊共同作者-鐘佳陵擔任主講人,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 ICOMOS 專家委員-李兆翔參與對談。在建走共創整合負責人暨本書編輯顧問-吳宜晏的主持下,探討老屋如何從獨立的建築體,延伸為串連鄰里情感、催化街區新生的記憶錨點。

圖一/《老屋熟成》高雄場新書發表會活動合影。(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圖二/建走共創整合負責人暨本書編輯顧問吳宜晏主持發表會。(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圖三/雄本團隊共同作者鐘佳陵與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 ICOMOS 專家委員李兆翔(右起),針對本次發表會主軸展開對談。(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4 種與城市對話的語言

相較於臺中場對老屋商業潛力的著墨,講者鐘佳陵將視角轉向更柔軟的「人與老屋的故事」,精選高雄在地案例與團隊實踐經驗,引導讀者一同思索:曾經港、市分離的高雄市,如何重新將常民生活引入濱海舊倉庫?蔓徑荒草的技工宿舍,怎麼在大學介入下成為技藝傳承、職人培力的基地?為數眾多的老公寓,能否成為青年安居的所在?而在漫長的修復過程中,老屋故事又該如何與當代生活持續連結?

《老屋熟成》高雄場新書發表會活動開場。(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公私協力喚醒舊倉庫:棧貳庫 KW2

高雄「棧貳庫 KW2」見證了港區輝煌的過往,卻隨著貨櫃化而逐漸沒落;戒嚴時期的港口管制,進一步拉遠了海濱與常民生活的距離。2017 年,「高雄港區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企業化模式接手倉庫的活化再生,不僅跳脫大刀闊斧的整建思維、留下力霸鋼筋屋架與斑駁牆面,也透過精準招商匯聚了眾多在地品牌(如「山津塢」團隊在此復育、推廣大漁旗文化);而雄本團隊與 Muji Renovation 共同打造二樓旅宿空間,讓沉寂的舊倉庫轉身成為港區生活櫥窗。

老屋再生並非修復完竣即告終,在經營過程中亦須持續牽起空間與人的互動。舉棧貳庫開幕五週年特展為例,雄本團隊以策展者的目光,拓印出各個角落的歷史縱深:如棧前屋桁架「消失的 24 米」,標示了道路拓寬時拆除的部分,讓看不見的都市發展紋理變得清晰可見;「時光迴廊」則在紅磚牆上陳列港區大事記,與牆面肌理相互呼應,邀請匆匆行過的旅客停下腳步,一覽倉庫群的古往今來。

從物理空間的新舊並存,到歷史脈絡的轉譯策展,棧貳庫 KW2 在延續城市紋理的同時,也讓無形的地方文化成為五感體驗。當商業、文化、旅宿與交通機能在此交會,城市日常也將自然流淌至這片海濱。

「時光迴廊」於棧貳庫磚牆上呈現港灣大事記。(影像來源/原間影像工作室-朱逸文攝影)
雄本團隊共同作者鐘佳陵於《老屋熟成》新書發表會高雄場,說明老屋與人的故事能夠如何延續。(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非典型路徑活化工業遺產:旗津技工舍

與棧貳庫 KW2 隔海相望,港嶼中洲的「旗津技工舍」展現出截然不同的、由下而上的非典型活化路徑。這裡曾是造船廠技工的安身之處,甚至聚居著下蚵仔寮人、大陳島民等多元族群,隨著國軍精實方案而人去樓空,甚至險些遭到拆除。直到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因緣際會介入,這處荒蕪的建築群才迎來了新生曙光。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不急著修復宿舍,而是以 USR 計畫為觸媒,先從軟性的文史研究、田野調查與技藝傳承著手;後成立「技工前進隊」,整合跨領域職人與各式小型計畫資源,逐步修復聚落空間,也透過一年一度的節慶,讓場域重回大眾視野。

由於原初居民的遷徙與產業變遷,此案例的再生課題,在於縫補記憶斷層,與街坊鄰里相對疏離的情感——如今涵蓋了長照據點、地方飲食推廣、傳統工藝續存與獨立書店等多元內涵的技工舍,重新引入了當代社區生活,空間本身亦成為縫合歷史脈絡、培育地方認同的有機介質。

老公寓的社會創新之路:高雄小本宿舍

老屋新生的光譜,不僅涵蓋深具歷史價值的文資建築,也可延伸至城市中的日常居所。在房價高漲的今日,青年世代面臨居住困境;與此同時,城市中卻有大量管理不善的老公寓逐漸淪為閒置空間——「高雄小本宿舍」便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套社會創新解方。

著眼於市場缺口,並參照設計者過往的租屋經驗,小本生活建設針對這類老公寓打造再生企劃,鎖定過去在租屋市場中常被忽略的族群,如寵物飼主、單身青年等,推出「小本宿舍」、「貓宅」等系列產品,整合設計、施工到後續的物業管理,並善用工程庫存板材及二手傢俱,將原本陳舊、缺乏吸引力的物件,系統性轉化為主題租屋。此外,團隊提出的「先租後購」模式,讓租屋不僅是短期過渡,也成為長久居住的所在。

小本宿舍與貓宅系列現已在高雄各區累積了十數個據點,其核心在於將人本關懷化為具體的空間實踐——從考量寵物習性的細節(如室內安裝貓跳台、陽台設置隱形鐵窗),到支持青年安居的長遠規劃,都顯示了老屋在當代城市所能發揮的新價值。

貓宅 No.2 於室內安裝貓跳台、陽台設置隱形鐵窗,以回應寵物飼主的租屋需求。(影像來源/小本生活建設提供)
雄本團隊共同作者鐘佳陵,以書中熟成案例「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為例,說明老屋故事能夠如何延續。(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為空間與記憶保溫: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

講者將目光從高雄轉回鹿港,以「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回應了最初的提問:老屋故事可以如何與當代生活產生連結?圍繞著許讀醫師留下的地方醫療記憶,與許蒼澤攝影家留下的影像作品,雄本團隊透過策展敘事與數位科技應用,將其轉譯為訪客能夠親身感受的空間體驗——許蒼澤攝影家與施秀香女士起居的臥室,如今以光雕技術投映攝影大師留下的時代光影;地方居民記憶中的診間,則透過醫療器具、藥櫃原件的陳列,重現當年許讀懸壺濟世的景象。

早在長源醫院全棟修復完竣之前,一系列「保溫計畫」便已將老屋重新置於鹿港日常之中;如今,老屋作為地方文化館的影響力持續向外擴散,串連在地青創品牌(如瘦子咖啡聯名快閃活動)、與文史工作者合作舉辦街區走讀,甚至是參與台灣設計展、規劃攝影主題活動等。原先承載著家族歷史的私人住宅,於是逐漸轉化為文化公共財,持續與街區對話、積累當代記憶。

從記憶錨點,到城市再生的想像

案例分享後的對談,李兆翔老師以其長久關注國際文化遺產的視野,點出《老屋熟成》的特殊性——本書談的不僅是老屋,更是人們看待城市、看待空間的態度,正是在其中生活的人們,賦予了老屋熟成所需的能量與底蘊。如此觀點也引出了一系列提問:在書中這些漫長而複雜的熟成歷程中,是什麼樣的「魔幻時刻」讓行動者決心投入?對於老屋屋主之外的廣大讀者,團隊又期盼能帶來什麼樣的啟發?

對此,主講人鐘佳陵回應,故事的根源始於人,當屋主擁有強烈的傳承意願時,再生的動能才會真正啟動;而修復者與經營者的角色,便是透過專業,將這份意願轉化為可持續的模式。至於本書能為讀者帶來什麼,她認為《老屋熟成》提供了一種「換位思考」的可能性,邀請讀者不論是面對老屋或新房,都能將其視為有生命週期的有機體,想像它在 10 年、20 年後面貌,進而思索自身在其中生活的姿態,建立起人與空間更長遠的關係。

圖一、二/《老屋熟成》新書發表會高雄場對談。(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圖三/雄本團隊蕭定雄協理闡述本書核心。(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圖四/雄本團隊黃建森副總經理到場支持。(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雄本團隊蕭定雄協理補充道,本書搜羅島嶼各地老屋故事的當下切片,但團隊已望向更遠的未來,期盼能與不同國家的城鄉議題進行對話;同時,也將積極與公營事業合作,為承載著集體記憶的文化遺產注入新生命,建立屬於臺灣的文化識別與認同感。老屋新生不只限於商業經營,更重要的是能夠回應居住正義等社會議題,讓老屋成為民間團隊推動社會前進的溫柔力量。

圖一/《老屋熟成》高雄場新書發表會於三餘書店舉行。(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圖二、三/現場讀者提問。(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圖四/《老屋熟成》新書發表會高雄場現場側拍。(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圖五/《老屋熟成》新書發表會高雄場書籍陳列。(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圖六/感謝雄本老屋團隊同仁參加新書發表會。(影像來源/合羽影像製作-張家瑋攝影)

《老屋熟成》購書資訊

❏ 線上通路|博客來/誠品/讀冊/金石堂
❏ 書籍定價|新臺幣 660 元

新書發表系列活動

❏ 10/4 ꜱᴀᴛ. 臺中場|我也可以經營老屋嗎?老屋的商業潛力與經營之道
❏ 10/18 ꜱᴀᴛ. 高雄場|有溫度的好屋好故事,老屋經典熟成案例地圖大公開
❏ 11/1 ꜱᴀᴛ. 臺北場|從活化想修復,打造「老屋再生」指南

Further Reading

2025 / 10 / 04
從老屋攝取養分,培育可長可久的品牌靈魂:10/4 ᴡᴇᴅ.《老屋熟成》臺中場新書發表會
2025 / 09 / 24
以一本書的厚度,收錄島嶼再生的實踐軌跡:9/24 ᴡᴇᴅ.《老屋熟成》新書上市
2025 / 09 / 19
從紙本走入現場:《老屋熟成》新書發表系列活動,與讀者共尋老屋新生的多種可能
2025 / 09 / 17
《老屋熟成》預購開跑!雄本團隊耗時 2 年籌備,獻給房屋高齡化時代的實踐指南
2025 / 08 / 11
高雄燈塔-市定古蹟開館營運計畫
2025 / 08 / 11
鼓往津來-鼓山旗津渡輪事業地方創生計畫
2025 / 08 / 11
鹽埕老街屋重生運動
Back to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