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25 X-Basic PLANNING Ltd.

News

從磚瓦之間,閱覽風城百年:
6/10 ᴛᴜᴇ.「博覽風城」特展開幕

2025 / 06 / 11

「建築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正如建築師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所言,新竹在成為島嶼科技發展重鎮之前,便已累積了為數眾多的有形廟宇、公共建築與現代化設施,以及無形的信仰、文化、工藝及美學——當我們將磚瓦視為詞彙、街廓看作篇章,過往 300 年來的發展於是展開如書卷,經歲月反覆修飾,琢磨出獨一無二的城市精神。

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博覽風城-當代新竹城市博物館特展」陳設。
新竹關帝廟文創品巧妙結合了傳統信仰與現代設計,讓關羽信仰以嶄新面貌融入生活。

香火鼎盛的竹塹

走入「香火鼎盛的竹塹」展區,觀者將可一覽竹塹廟宇的時代意義與變遷歷程:從城隍廟所反映的地方行政發展,到長和宮與水仙宮曾見證的海上貿易盛況,再到關帝廟對移民社會的民心維繫與道德教化,以及孔廟與儒學發展的緊密關係——這些信仰中心印證著城市發展脈絡,或曾因應治理需求而經歷使用機能的演變。透過日治時期繪葉書、畫作與歷史影像的展陳,竹塹城從拓墾走向文治的進程得以鮮明呈現。

從軍事戰略重地到風城眷村

「從軍事戰略重地到風城眷村」展區,則揭開了新竹在不同時代下的軍事印記。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在此設置戰略據點(如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新竹支廠與新竹飛行場),將其打造為成為重要的軍事中繼站。隨著國民政府遷臺,這些軍事設施周邊的空地與廠房被規劃為眷村,承載了眾多軍民的生命故事。今日的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新竹市眷村博物館、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等,各自承襲了這段獨特的歷史,展現竹塹軍民文化的多元面貌。

「從軍事戰略重地到風城眷村」展區設有黑蝙蝠中隊文物陳列館的教具箱。
「工業、藝術的璀璨風城結晶」展區陳列著新竹地區過往盛產的玻璃製品。

工業、藝術的璀璨風城結晶

受惠於豐富的天然氣與矽資源,新竹的玻璃產業從日治時期便開始蓬勃發展。「工業、藝術的璀璨風城結晶」展區帶領觀者一覽其百年演變,從早期日人所生產的醫療用品與實驗儀器等玻璃器皿、戰後以家庭代工模式生產的聖誕燈泡和動物手工玻璃藝品,到當代轉型為新竹玻璃工藝博物館的新竹州自治會館,勾勒出產業轉型的深度與廣度,以及玻璃工藝從生產製造走向傳統技藝保存的軌跡。

「城市現代化——從竹塹邁向新竹」展區。

轉向「城市空間活化再利用的藝文地標」展區,細看新竹公共建築與產業遺址,如何在時代變遷後被賦予嶄新使命:新竹市役所轉型為新竹市美術館、舊鐵道倉庫活化成為鐵道藝術村、帝國製糖株式會社新竹工場更蛻變為新竹 241 藝術空間。這些案例已然褪去原先的角色,成為推動在地藝文發展的據點,不僅反映出城市演變的軌跡,更蘊藏著地方再生的豐沛能量。

「城市現代化——從竹塹邁向新竹」展區,則探尋新竹邁向現代化的歷程。清治時期為灌溉農地而開鑿的隆恩圳水源系統,在日治時期的市區改正計畫中改造為現代化水道,而今成為水道取水口展示館;民間互助的消防系統演進為新竹消防組詰所,成就今日的消防博物館;而全臺首座空調歐式劇場有樂館,如今也轉型為影像博物館重新啟用。從飲水、公共安全到休閒娛樂,這一系列的現代化建設,從根本上形塑了新竹的都市機能與面貌,其影響至今仍清晰可見。

策展同仁-雄本老屋臺北規劃三部專員林筱芳(左一)向志工說明展覽內容。
展場設計-雄本老屋臺北設計部專員梁詩宜於現場佈展。

在特展主視覺背面,「博覽風城」城市旅遊地圖將展覽中提及的館舍串連成線,以 1938 年的新竹都市計畫圖為基礎,規劃了信仰、眷村、藝文、現代化設施等主題路徑,引導觀者穿梭於習以為常的城市街廓,從磚瓦之間閱覽風城百年。展期將持續至 11 月 30 日,誠摯邀請您前來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在此細細品讀新竹地區的建築歷史,再循著這份地圖親自走讀它的精彩。

「博覽風城」城市旅遊地圖。

「博覽風城──當代新竹城市博物館特展」

展館名稱|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
展覽地點|新竹市北區廣州街 20 巷 18 號、20 號
展覽期間|2025.06.10-2025.11.30
開放時間|09:00-17:00(週二至週日)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執行單位|雄本老屋規劃有限公司
推廣活動執行|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Further Reading

2025 / 07 / 12
記憶之錨,島嶼之眼:
7/12 ꜱᴀᴛ.「臺灣之光:燈塔來時路」特展開幕
2024 / 08 / 15
走進時光迴廊,細數臺灣醫療的百年足跡:
8/14 ᴡᴇᴅ.「健康第一」特展開幕
2024 / 03 / 13
維古創生,獻給歷史與土地的展覽
2025 / 05 / 01
修補記憶的棲身之處:
4/27 ꜱᴜɴ. 或者新州屋講座側記
2025 / 04 / 16
從港嶼文化轉譯,到古鎮產業鏈結:
看見北埔聚落再生的多元可能
2025 / 03 / 12
地方再生的兩種路徑:細看南郭宿舍群的溫柔擾動,與新竹或者團隊的「分散式美術館」
2024 / 08 / 16
保存新竹舊城紋理:
「或者」將老屋新生串聯成網,打造文化生活地景
Back to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