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雄本團隊思索著台北老屋新生 20 週年特刊《熟成台北》(2020)再版、改寫的可能。在反覆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書中許多案例完成了階段性任務,人事時地皆已變遷;而團隊角色也經歷了轉變,從老屋新生的觀察者、參與者,轉為親身投入的執行者。當我們不再只是從旁記錄,而是親自面對修復現場的種種挑戰時,看待老屋的視角自然也變得不同。
一個從實踐者視角出發的念頭於是悄然萌生:與其再版,何不自己寫一本全新的書?一本根植於第一線修復經驗、從中梳理出可行模式的作品集?當時的我們未曾預料到,這樣單純的起點,會啟動後續長達兩年的撰書旅程。
從作品集轉化為「實踐指南」
本書內容規劃之初,原是以雄本的視角為核心,談論大眾對老屋的迷思、回應當代趨勢,又或者納入專家學者的經驗故事。然而,當我們逐一盤點各地的新生案例,也感謝原點出版葛雅茜總編的提點,才發覺能夠真正回到現場的「指南」,是從島嶼各個角落的實踐軌跡自然生長而出。
原先龐雜的觀念論述,於是收斂為底色——我們將聚光燈打向 32 處橫跨不同年代、類型與活化模式的真實案例(當然,其中包含許多雄本親身參與的作品),重新拆解那些複雜的決策過程、資源的鏈結,以及隱藏在磚瓦之後,關於「人」的種種權衡與思辨。我們從數十小時的訪談中,提煉出屋主們的初衷與掙扎;反覆比對地方文獻、學術著作與歷史地圖,只為還原一磚一瓦的真實脈絡。




圖一/我們為每一個案例量身撰擬訪綱,深入探問種種決策背後的思路。圖為青田七六的訪談側拍影像,由水瓶子、楊晴茗老師受訪。
圖二/《老屋熟成》作者群實地踏查,感受歷史空間如何與當代城市交融。圖為榕錦時光生活園區。
圖三/在白米甕砲台的訪談開始前,雞籠卡米諾創辦人單彥博(左一)為團隊親自導覽園區。
圖四/感謝本書編輯顧問-吳宜晏老師(左二)一路以來的支持與提點,更陪伴我們走入許多老屋新生現場。圖為國立歷史博物館訪談側拍影像,由林聖峰老師受訪。
為了撰寫本書,雄本團隊穿梭在全臺老屋新生現場,看見和合青田的張芳庭館長,如何親手打理庭院草木、維繫與前屋主的情感,將日式宿舍的靜謐,轉化為茶文化品牌溫潤的底蘊;看見大溪源古本舖的屋主-古正君女士,面對漫長的經費申請與修復流程,如何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天馬行空的創意,留下祖厝原貌,體現侘寂美學;也看見小轉角 ArtDe Corner 在成為今日的共享空間前,由黃介二、鍾心怡建築師與李宜蓁主理人帶領的團隊,如何歷經商業模式的摸索與試誤,最終找到一條與街區共生的路。
正是這些來自現場的重量與細節,讓團隊得以對照自身經驗,最終凝練為《老屋熟成》前兩章的觀念鋪陳,以及書末務實的附錄 Q&A。期盼本書能將老屋新生的零散經驗,梳理成一套可供依循的路徑;更希望能以此開啟廣泛對話,讓社會看待老屋的視角,能從「拆與不拆」的兩難抉擇,轉向探索以終為始的再利用策略。


圖一/《老屋熟成》作者群與和合青田張芳庭館長(左一)合影。(影像來源/和合青田提供)
圖二/小轉角 ArtDe Corner 訪談現場,由黃介二(右一)、鍾心怡(右二)建築師,與李宜蓁主理人受訪。
集眾人之力所成就的作品
要讓老屋重修舊好,需要許多夥伴共同投入心血,一本書的出版亦是如此——《老屋熟成》正是集眾人之力所成就的作品。
▌幕後團隊
感謝總策劃黃柏堯,給予團隊完全的信任,支持我們投入這趟長達兩年的採訪與撰書旅程;共同作者蕭定雄、黃令名、鐘佳陵與吳欣融,將奔走島嶼南北的見聞轉化為文字;編輯顧問吳宜晏,不僅長期參與本書的策略擬定,更親自為〈基隆太平國小舊校舍〉一文執筆;團隊同仁蕭涵文針對附錄內容提供了許多建議,廖翊婷則將過往編書的經驗傳授給了我們;攝影師朱逸文、許震唐、張銘智與林奕安,以各自的鏡頭,將老屋神韻如實呈現;以及原點出版團隊,從初期為內容架構定錨,到後期把關校稿與看印過程,終於將本書實際送到了讀者眼前。

▌特別感謝
《老屋熟成》的靈魂,在於書中收錄的 32 處新生老屋。在此感謝所有屋主、修復者或經營團隊的分享,讓我們能以更多元的角度,詮釋老屋新生在當代社會的價值與意義:
❏ 文化空間|白米甕砲台、大溪源古本舖、小轉角 ArtDe Corner、國立歷史博物館、太平買菸場、臺灣鳳梨工場
❏ 商業空間|貝殼好室、曲巷冬晴 Suki na B&B、青田七六、和合青田、新埔潘錦河故居、或者新州屋、埔里能高俱樂部、林百貨、基隆太平國小舊校舍、第四信用合作社、棧貳庫 KW2、驛前大和頓物所
❏ 教育空間|南郭郡守官舍、新化惠生醫院、實踐大學民生學院教學大樓與學務大樓
❏ 住宅空間|後壁黃家古厝、臺北單車 Space Station、高雄小本宿舍
❏ 複合空間|長源醫院-鹿港歷史影像館、榕錦時光生活園區、虎尾建國眷村、嘉義舊監獄暨宿舍群、繼光工務所、苗栗出磺坑、三和瓦窯、旗津技工舍
最後,我們由衷感謝張聖琳、榮芳杰老師抽空為本書撰序,將學界的視角帶進本書;水瓶子、呂耀中、林曉薇、凌宗魁、黃俊銘、黃筠舒、黃金樺、謝佩娟、鍾心怡、蘇明修、蘇瑛敏、吳宜晏等專業領域的前輩們也慷慨給予支持。
2025 年 9 月 24 日,《老屋熟成》正式出版。我們誠摯地將歷時兩年的積累,獻給每一位關心臺灣老屋未來的你,也陪伴所有的同行者,持續尋找老屋與這個時代的共好之道。
《老屋熟成》購書資訊
❏ 出版日程|9/24 ᴡᴇᴅ. 全臺通路正式上市
❏ 線上通路|博客來/誠品/讀冊/金石堂
❏ 書籍定價|新臺幣 660 元
新書發表系列活動

❏ 10/4 ꜱᴀᴛ. 臺中場|我也可以經營老屋嗎?老屋的商業潛力與經營之道
❏ 10/18 ꜱᴀᴛ. 高雄場|有溫度的好屋好故事,老屋經典熟成案例地圖大公開
❏ 11/1 ꜱᴀᴛ. 臺北場|從活化想修復,打造「老屋再生」指南